了解Twitch從遊戲到多元化的實況平台、或成為數位行銷新選擇?

從Justin.tv時期收看六鳥歌電台(LNG Workshop),第一次接觸實況文化開始,我就此成為一個成癮級Twitch使用者。作為一個重度使用者,同時也作為一個數位行銷人,想透過這篇文章帶讀者了解,除了實況平台這個身分以外,Twitch到底為什麼,能夠成為未來品牌數位行銷的一個新選擇。

近年Twitch的成長因為COVID-19,而有了非常顯著的成長,明顯的能夠觀察到人們對於線上娛樂的需求在逐漸增加。根據相關報導,Twitch在亞太地區的活躍實況主與不重複觀看時數,相較於2019年,在2020年成長了兩倍(資料來源)。

當然不只亞太地區,Twitch自從COVID-19爆發以來,近兩年在全球的成長數據更是可觀,2021 Q2的觀看時數更是高達62億小時:

總觀看時數 來源:twichtracker

什麼是Twitch?除了遊戲Twitch還有什麼?

比較沒有接觸Twitch平台的讀者,對於Twitch的印象,可能就是遊戲實況而已,以遊戲實況平台起家的Twitch,遊戲當然是其最廣為人知的特色,但其實Twitch還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實況可以收看。

台灣知名實況主Stanley史丹利

不僅只有遊戲,實況主也可以進行例如繪畫、脫口秀、純聊天、音樂表演,甚至戶外的露營、旅遊、用餐等等,實況主題非常多元。在Twitch上收看實況並不需要進行任何付費,觀眾也可以在頻道聊天室,與其他觀眾還有實況主進行即時社群互動。

The Owl House製作人Dana Terrace在Twitch上的繪畫實況

8bit Drumer的打鼓音樂實況

除了實況的功能以外,Twitch最為倚重的就是其「社群互動」的特色,也因此延伸出了很多第三方的實況互動元件,例如stream elements/streamlabs/BetterTTV等。當然不只是在實況選擇的多元性,官方也會舉辦實體活動,例如TwitchCon與LAN Party等等,都將實況主與觀眾之間的社群連結更加深入,不只侷限於在虛擬網路中的社群互動。

TwitchCon 2018

這些功能與活動都讓觀眾與實況主之間,形成一個具有強大社交性連結的群體,無論是實況主還是觀眾,都因為這樣的社群連結,而選擇使用Twitch這個平台,許多被其他實況平台簽走的知名實況主,在合約結束後,也都還是回歸到了Twitch進行實況,國外比較知名的例子是Ninja,臺灣的話是六嘆6tan,aka工商巨魔。

也正是因為Twitch這個平台所具有的社群特色,還有多元的實況內容,讓他並不單單只是一個遊戲實況平台而已,甚至可以說是社群媒體的一種,且在國外已有許多在Twitch平台上進行數位行銷的品牌實例,有鑑於Twitch其龐大的收看人數、使用者、黏著度,絕對足以成為臺灣品牌進行數位行銷、社群媒體行銷、內容行銷等行銷campaign的新選擇,後面會帶到一些例子。

在進行實例解析之前,讀者們可能就會好奇,即使不付費給實況主訂閱、贊助,還是能夠收看直播,那Twitch是如何獲利的呢?

Twitch的主要收入來源:

  1. 平台訂閱服務:Amazon Prime附屬的Twitch Prime與本身的Twitch Turbo
  2. 實況主平台收益部份抽成(針對實況主的訂閱、贊助、小奇點互動)
  3. 活動合作拆分收益(比賽、表演、節目等即時轉播或其他商業合作)
  4. 實況廣告收益

實況主收益部分抽成與廣告收益可以說是Twitch最根本的商業模式,自從2014年被Amazon收購後,有了Amazon的支持,Twitch更是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商業模式,例如2017年推出的分級訂閱(tier subs)、贈送訂閱(subscription gifting)等。在嘗試新商業模式的同時,Twitch也不斷地在強化其平台的社群互動功能。

由於Twitch被Amazon以全現金收購的關係,在收入方面的統計較難以得到完整的官方數據,其總收入大部分是由第三方機構,去評估出來的。根據Nielson SuperData的報告,Twitch從2019到 2020 年的收入成長,從15.4億成長 至20 億美元。

而在在廣告收入方面,也同樣較難以分開計算,Amazon 2020 年Q4廣告總收入為 79.5 億美元,相較於在 2019 年Q4的47.8億美元,總共增長了 64%。許多廣告廠商也表示通過Twitch,他們能夠更容易觸及到平時難以透過廣告觸及的年輕客群,因為這個團體裡面的人,多半都不收看一般電視媒體,也都知道要如何用軟體攔截廣告。

了解Twitch的內容與收益模型後,當品牌要選擇Twitch做為全新的行銷管道選擇之前,一定要先了解Twitch上的主要使用族群,甚至是你想要選擇合作的實況主,是否有跟自己品牌的目標顧客群有所符合。接著我會帶讀者們繼續了解,在Twitch上的使用族群人口分佈。

[來源:Twitch Sales](https://lh6.googleusercontent.com/V1fqUGJzu7IK2HIKV63jTGIhX6NytEu5l6_qNiXeLV69MxUZ9mFoQTVs71RIpBmtdWsO0tpSo1ux19l9FsyNNucIHfxWuutvbrS-mYYWqlQnIXTlLNZN3PeG1sfiaxY9liUMJOt6=s0)

來源:Twitch Sales

Twitch的主要使用族群有誰?

Twitch的官方其實就有在他們自己的官網到寫道:「我們擁有來自超過230個不同國家的使用者,近50%的 Twitch 用戶年齡落在 18 至 34 歲之間,21% 的用戶年齡在 13 至 17 歲之間。」從此就可以得知Twitch上面的族群,在年齡分佈上是非常年輕的。

而根據SimilarWeb針對Twitch使用族群的研究調查指出,Twitch 22% 流量主要來自美國,美國每個月都有超過 2800 萬的獨立使用者,其中80% 屬於青少年男性,平均每天觀看時數 95 分鐘,而德國、韓國和法國的相關數據也緊隨在後。

對於目標受眾是對遊戲有興趣的千禧世代或Z 世代的品牌而言,Twitch是非常有潛力的行銷管道,根據 Twitch大多數觀眾每天都會與實況主進行互動,也都會透過贊助、訂閱、購買週邊等方式,來支持他們喜歡的實況主。

當然,Twitch上也還是有女性與其他多元族群的使用者,也有過像是1,000 Dreams Fund這樣,專門贊助年輕弱勢女性的非營利組織,與Twitch合作發起行銷campaign過。近2年甚至還多了【VTuber】,也就是所謂的虛擬實況主,這一新形態的實況主類型的興起,許多臺灣知名的實況主,也都有發展出自己的V-type。

所以如果你在想,你目標顧客群可能不會使用或者出現在Twitch,有時候只是沒有發現而已。看到這裡,如果讀者與行銷人員們,有了考慮在Twitch平台上進行行銷活動的想法,我想接著與你們分享,一些品牌透過Twitch進行行銷的實際案例。

3個在Twitch上的品牌行銷實例

來源來源

1. Indeed 求職平台-廣告行銷

先從Twitch最主要的收益模式-廣告行銷,開始講起!求職平台在Twitch上面投放廣告來吸引求職者,在臺灣這樣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少見,你能想像104、1111這類的求職平台,在Twitch上面投放廣告嗎?

Twitch的廣告形式與YouTube相似,會在實況開始,以及一定時間後於實況中播放,收看記錄檔(VOD)也會有廣告出現。

在這個 Twitch上的Indeed 廣告裡面 ,用影片的方式將Indeed目標顧客群的消費旅程(Buyer’s journey),完整地呈現在一個僅有30秒的廣告中。廣告模擬了一個Twitch實況主,需要一位多媒體設計的人才去提升她的實況品質,並且在 Indeed 聯繫到了相關人才。

廣告很簡單的就傳達,遊戲實況主、開發人員、設計人員,可以如何使用 Indeed 為他們的Twitch團隊找到相關人才 ,以及人才如何找透過Indeed,找到在Twitch上或者實況產業相關的工作。

除了Indeed目標顧客群與Twitch的族群有互相重疊以外,這個廣告本身腳本也是精心設計,飾演的主角本身也在Twitter上分享了這則廣告。


來源


廣告主角在下面的迷因梗圖回覆,迷因是Twitch文化的一部分

2. PSD Underwear-影響力行銷

Ninja可以說是 Twitch圈相當知名的實況主, 其頻道總共有1470 萬的追隨者,剛才在講解Twitch使用族群時有提到,Twitch在美國地區每個月都有超過 2800 萬的獨立使用者,而Ninja的追隨者數量,就相當於美國地區使用者人口的一半了!

為了讓在這些龐大的粉絲群的視野中,曝光自己的品牌,運動內衣褲品牌PSD Underwear正好藉著慶祝Twitchcon 2018,贊助了Ninja一輛巴士:


來源

PSD 的這個campagin就是透過TwitchCon與贊助巴士的結合,在Twitter上貼文曝光來建立品牌知名度,有參加TwitchCon的觀眾或實況主也會看到這台巴士,對PSD而言簡直就是會移動的大型品牌曝光廣告。

PSD以往都是與運動選手合作,像這樣與電競選手的合作夥伴,或是贊助行銷,展現了他們品牌的多元性,同時也能看出他們想擴展客群的野心。毫無疑問的,也成功在 TwitchCon 上贏得了品牌關注度。

Old Spice Nature Adventure

Old Spice Nature Adventure

3. Old Spice 體香劑品牌-品牌內容行銷

看完前面兩個例子,如果你認為除了廣告或者與KOL配合以外,就沒有別的行銷方式的話,可就太大意囉!規劃出結合品牌形象,與Twitch平台使用者特性的內容行銷campaign,也已經被證實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喔!

在Twitch 上進行內容行銷的最佳品牌案例之一,就是美國的體香劑品牌 Old Spice。 2015 年Old Spice 在Twitch上,推出了一個主題為【Old Spice Nature Adventure】的實況系列,主要內容就是一個冒險家在一個在叢林裡的生存冒險實況,而觀眾可以通過在頻道聊天室的發言,去影響主角的決定。


來源

這個主題已經有超過 260 萬次的觀看次數,總共有 140 萬名觀眾參與了聊天互動,獨家 Old Spice 聊天表情使用次數超過 105萬,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品牌內容行銷成效。

我的品牌適合在Twitch上面行銷嗎?

坦白說,我很難在這個文章裡面跟讀者保證,你的品牌到底適不適合在Twitch進行行銷活動,但我也知道你不會是唯一一個有這個疑問的人。誠如整篇文章裡面所呈現給讀者們看的,有很多品牌已經成功透過 Twitch這個平台,行銷並吸引年輕群眾自發性的推廣品牌。

如果你的品牌目標顧客群,與Twitch的使用者相符,那麼 Twitch這個平台對你來說,就是等著你去開發的一座金礦。

尤其當目前有臺灣Twitch上進行行銷活動的品牌,多數還是以電競相關產業為大宗時,其他產業類型的品牌在臺灣Twitch的競爭對手就越少。剛剛的實際案例解析中,我也是盡量去挑選電競以外的相關品牌,希望臺灣讀者對於在Twitch行銷方面,能夠往遊戲以外的可能性去發想。

不過往另一個方面想,如果臺灣的品牌想要外銷到海外市場,只要TA符合,Twitch也是一個最佳新選擇!在不同社群平台上進行行銷活動,需迎合社群平台的文化,才是成功助長社群行銷成效的一個基礎,至於是否能在Twitch上取得行銷成功,重點在於目標受眾,以及品牌發起行銷活動的方式,是否與Twitch的社群文化、即時互動等特性有所相符。

臺灣Twitch圈的現況

目前會在臺灣Twitch進行行銷的品牌,多數都還是以電競與遊戲相關的產業為大宗,行銷方式也都還是以廣告與業配佔多數,真的比較少本文實例解析那樣的行銷應用。

雖然我有在前言提到亞太地區的觀看人數有近年翻倍成長,其實相對而言,臺灣Twitch實況主收入還是沒有因此而有顯著的提升,臺灣市場於Twitch整體而言就是這麼小。剛剛提到的知名實況主Ninja的followers人數,就已經超過臺灣2021總人口數的50%。

人口基數少的情況下,又要如何單純只依賴與遊戲商、電競相關產業的商業合作,去提高實況主們整體的收入呢?也因此就造成了這個現象,在臺灣能以全職實況主的身分,不去經營其他管道,就能養活自己的人,在臺灣Twitch都已是頂標了。

臺灣市場並不是不適應實況文化,Facebook、IG上透過直播與社群進行即時互動的品牌絕非少數。不如說是Twitch臺灣社群還是不夠多元,實況主題多數都還是以聊天、遊戲、電競比賽為主。甚至臺灣區的實況主,有在利用第三方實況插件跟觀眾有多元互動的也非常少,多數就是以觀賞實況主玩遊戲,在聊天室打字互動居多,或者偶爾吃瓜看實況主之間鬧得血流成河。

少數有主題性的企劃,就是類似前陣子的自由新鎮RP的例子,該企劃最後甚至還延伸成舞台劇,表演門票售罄、演出加場,所以你說臺灣人除了遊戲實況以外都不看嗎?我想答案很明顯。

結語

Samsung、保時捷、日清杯麵、CashAppPayDay,以及剛剛介紹的3個品牌實例,他們都是不同類型的品牌,但也都在Twitch上取得過巨大的行銷成功過,所以,無關並非在你的產品是甚麼,而是在於你的目標顧客群是誰,這些取得成功的品牌,在Twitch上進行行銷活動時,都無一例外選擇了更加適合Twitch文化的創意行銷內容。

Twitch的根源文化就是即時實況互動,相較於其他行銷管道,Twitch這個平台能夠帶給品牌與觀眾的參與度,是一般行銷管道難以比擬的,這也是為什麼在未來,Twitch有機會能夠成為,臺灣品牌想要進行數位行銷的一個新選擇!

謝謝讀者們閱讀到這邊,如果有其他想法或者認為需要修改補充的地方,歡迎一起留言交流討論,跟我聊聊你對於在Twitch上行銷的疑問與想法。

As always,我們下篇文章見囉👋!

延伸閱讀→【專訪】與 6tan 聊聊目前的實況環境,與跳槽背後的心路歷程

臺灣知名實況主6tan的這篇專訪,講述6tan自己從Justin時期到從Twitch跳槽的其他平台,然後回到Twitch的心路歷程,以及對不同平台實況文化的體驗與感想,能夠幫助讀者從實況主的角度,理解臺灣過去到現在的Twitch的社群文化歷史,對這篇文章的主題而言,是很不錯的延伸閱讀。

Comments

Related posts

Search Netflix、Barkbox會員訂閱制案例分析:如何靠訂閱長期獲利?
Shopify與TikTok合作,推出App內購買功能,社群電商平台潛力大 Search